蒙山是怎样形成的?
1985年,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后的林存来到了山东省地矿局第八地质队从事地质勘探工作。1989年调任临沂地区矿管局,遍访临沂名山大川。
林存来介绍,蒙山奇峰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组成,三者构成了蒙山的主体。这三种岩石均为岩浆岩,地壳中34%的火成岩是花岗闪长岩。蒙山奇峰海拔大都在500米以上,从一亿三四千万年前开始,到6500万年前左右所形成的断块山基本骨架的基础上隆起而成,花岗岩体裸露地表,垂直节理发育。这里所说的节理是岩石因构造运动或岩浆冷却收缩而在岩石内部产生的没有明显移动的裂缝,从外表看起来,我们可以把它叫作裂缝。“几乎所有在地表的岩石中都存在着节理。”林存来说,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经过外力剥蚀后形成沟谷等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等景观,其中尤以壁立千仞的奇峰最为壮观。
当然,在断块山基本骨架形成之前,在距今27。5亿至18亿年间的漫长地质历史中,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和构造变质作用,古陆核发生了多次巨变和反复的锻造,形成了坚硬的刚性陆壳。8亿年以来,又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和断裂构造的差异升降,地质隆起。
蒙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4座,三百米以上的300多座,悬崖峭壁、山谷陡涧、峻山奇峰随处可见,龟蒙顶、摩天崮、天蒙顶、云蒙峰、玉皇顶、望海楼、鹰窝峰、伟人峰、睡美人、中华巨龙等可谓鬼斧神工,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蒙山作为泰山山脉的一个分支,主峰龟蒙顶主体岩石主要由距今27亿年左右形成的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缓慢冷却凝固形成花岗闪长岩。龟蒙顶峰体因为造型恰似卧在山顶的一头巨龟而得名。同样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佛掌山也是由于沿着垂直节理风化侵蚀后形成,在绿树丛中裸露在外的“佛掌”造型显得尤为逼真。
龟蒙顶景区的北侧,高约218米、宽198米的蒙山寿星,是人们利用裸露的距今27亿年左右形成的花岗闪长岩山体雕刻而成,这个蒙山寿星现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享有“世界寿星”的美誉。仔细瞧,寿星额头饱满,飘逸的白发过腰,一手拄着鸠杖,一手托仙桃,与中国历史上明末的寿星形象非常相似,慈眉善目,笑逐颜开,与周围自然景观浑然一体。
漫步蒙山,经常可见巨大的石头顶部托着一块横卧着的重达数吨的巨大石头。那么,这是如何形成的呢?
林存来介绍说,距今24亿年左右的二长花岗岩,由于重力崩塌作用造成几块竖立的巨石顶托一块横卧重达数吨的巨石,后来经过长期球状风化侵蚀,巨大的石头逐渐被磨圆,并造成卧石部分悬空,用手指顶触,卧石能上下活动,杠杆原理,颇有情趣。
此外,地表水流在可溶性岩石,如灰岩表面沿着层面或者裂隙流动,不断溶蚀和冲刷,于是便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小型槽状的溶沟,溶沟凸起的部分就是石芽。
林存来介绍,蒙山奇峰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组成,三者构成了蒙山的主体。这三种岩石均为岩浆岩,地壳中34%的火成岩是花岗闪长岩。蒙山奇峰海拔大都在500米以上,从一亿三四千万年前开始,到6500万年前左右所形成的断块山基本骨架的基础上隆起而成,花岗岩体裸露地表,垂直节理发育。这里所说的节理是岩石因构造运动或岩浆冷却收缩而在岩石内部产生的没有明显移动的裂缝,从外表看起来,我们可以把它叫作裂缝。“几乎所有在地表的岩石中都存在着节理。”林存来说,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经过外力剥蚀后形成沟谷等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等景观,其中尤以壁立千仞的奇峰最为壮观。
当然,在断块山基本骨架形成之前,在距今27。5亿至18亿年间的漫长地质历史中,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和构造变质作用,古陆核发生了多次巨变和反复的锻造,形成了坚硬的刚性陆壳。8亿年以来,又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和断裂构造的差异升降,地质隆起。
蒙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4座,三百米以上的300多座,悬崖峭壁、山谷陡涧、峻山奇峰随处可见,龟蒙顶、摩天崮、天蒙顶、云蒙峰、玉皇顶、望海楼、鹰窝峰、伟人峰、睡美人、中华巨龙等可谓鬼斧神工,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蒙山作为泰山山脉的一个分支,主峰龟蒙顶主体岩石主要由距今27亿年左右形成的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缓慢冷却凝固形成花岗闪长岩。龟蒙顶峰体因为造型恰似卧在山顶的一头巨龟而得名。同样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佛掌山也是由于沿着垂直节理风化侵蚀后形成,在绿树丛中裸露在外的“佛掌”造型显得尤为逼真。
龟蒙顶景区的北侧,高约218米、宽198米的蒙山寿星,是人们利用裸露的距今27亿年左右形成的花岗闪长岩山体雕刻而成,这个蒙山寿星现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享有“世界寿星”的美誉。仔细瞧,寿星额头饱满,飘逸的白发过腰,一手拄着鸠杖,一手托仙桃,与中国历史上明末的寿星形象非常相似,慈眉善目,笑逐颜开,与周围自然景观浑然一体。
漫步蒙山,经常可见巨大的石头顶部托着一块横卧着的重达数吨的巨大石头。那么,这是如何形成的呢?
林存来介绍说,距今24亿年左右的二长花岗岩,由于重力崩塌作用造成几块竖立的巨石顶托一块横卧重达数吨的巨石,后来经过长期球状风化侵蚀,巨大的石头逐渐被磨圆,并造成卧石部分悬空,用手指顶触,卧石能上下活动,杠杆原理,颇有情趣。
此外,地表水流在可溶性岩石,如灰岩表面沿着层面或者裂隙流动,不断溶蚀和冲刷,于是便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小型槽状的溶沟,溶沟凸起的部分就是石芽。